时间:2021-04-21 | 栏目:通知公告 | 点击:次
\n 各区(园区)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: \n 去年以来,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紧紧围绕改革、发展和稳定大局,依法履行职能,加大执法维权和服务企业力度,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,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,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,现就进一步做好2014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以下意见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 \n 一、总体思路 \n 2014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,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任务,依法履行职能,加大执法力度,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;加强服务指导,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;强化平台建设,着力提高监察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;努力转变作风,树立队伍形象,为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作贡献。 \n 二、目标任务 \n 2014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目标任务是:劳动保障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运行的常态化、精细化、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,年内举报投诉动态录入率、案件按期运行率达95%以上;书面审查不少于47000户;主动巡查不少于14000户;组织开展全市性专项执法检查不少于3次;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,监察执法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,劳动保障监察员执法能力和整体素质全面提升。 \n 三、工作举措 \n (一)加大执法力度,着力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突出问题。 \n 1、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。针对不同时期劳动关系运行特点,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3次较大规模的专项检查。一是组织开展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检查,严厉打击扰乱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,规范职业中介行为。二是在高温期间和企业用工旺季,组织开展劳动用工与社会保险情况执法检查,重点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和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检查。三是组织开展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检查,探索建立厂房租赁企业、餐饮服务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,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长效管理机制,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,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。 \n 2、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日常监控。认真分析劳动保障新法新规实施对劳动关系运行状况的影响,强化劳务派遣等重点领域的专题调研和日常巡查工作,保障法律法规全面实施。结合职工举报投诉及案件查处,根据不同行业、不同区域劳动关系运行特点,有针对性地对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进行专项整治,切实解决社会关注、群众反映强烈的劳动维权热点、难点问题。 \n 3、强化联动执法机制建设。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人社部门内部的社保、就业、培训、信访、仲裁、电话咨询以及劳动关系等机构的协调机制。充分利用现有监察执法资源,强化市、区、街(镇)横向及纵向协调联动,提高监察执法效率和覆盖范围。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与公安、住建、工商、税务、国土、安监、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,形成部门联动机制,共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。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的联动工作机制,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。 \n (二)执法重心下移,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新机制。 \n 4、对现有管辖分工进行调整。按照提升执法效能,方便劳动者举报投诉、方便用人单位接受监察和办理相关业务的原则,进一步理清和明确市、区两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工作职责和管辖范围,执法重心下移,细化管辖分工,制定新的管辖办法和管辖目录,重点解决管辖分工不明确、处理权限交织重叠、执法效率不高、管辖分工不合理等问题,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新机制。 \n 5、认真做好行政权力下放工作。深入贯彻《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》精神,认真做好高新技术、经济技术和化学工业园区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、行政处理和对辖区内用人单位行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权的下放工作,安排开发园区劳动保障监察人员跟班培训,加强对开发园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指导服务,确保行政权力下放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健康有序开展。 \n (三)整合系统资源,提升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管理水平。 \n 6、着力解决信息系统兼容问题。针对目前市劳动保障监察自建系统、权力阳光运行系统、省联动举报投诉平台运行系统分别运行、互不兼容、操作复杂的问题,按照功能最大化、运行科学化、操作便捷化的总体思路,破解技术难题,着力解决“三个系统”业务衔接、相互兼容问题,建设与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系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,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信统信息共享、数据比对、功能齐全、操作简便的目标,为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。 \n 7、开发并运行网上书面审查系统。创新书面审查模式,拓宽网上办事功能,开发并运行网上书面审查功能模块,方便用人单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,通过互联网办理劳动保障书面审查业务,提升书面审查工作效率,减轻用人单位负担。并积极做好局域网(内网)与互联网(外网)书面审查业务的工作衔接,确保书面审查数据实时对接、实时统计、实时比对。 \n 8、全面推进监察业务系统化运行。针对少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存在的信息录入不及时、部分案件系统外运行、案件处理逾期率高的问题,进一步明确系统运行要求,强化系统运行考核督查,定期通报系统运行情况,确保劳动保障监察各项业务全部网上运行,实现网上办案、网上书审、网上监察、网上监督、网上考核、网上统计分析的目标,全面提升劳动保障监察科学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管理水平。 \n (四)强化平台建设,努力提升两网化管理运行效能。 \n 9、进一步加强举报投诉联动平台建设。按照省厅关于强化全省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要求,以基础建设、管理水平、服务能力、工作作风“四个提升”为目标,积极开展联动平台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服务窗口创建活动,不断提高联动平台运行常态化、精准化、规范化水平,巩固平台日常运行机制,推动平台高效规范有序运行。 \n 10、着力提升两网化管理与联动平台运行效能。明确工作责任,理顺业务流程,制定业务标准,落实工作目标,推进两网化管理与联动平台的对接融合。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,拓展两网化管理服务功能,促进两网化管理提档升级,提升两网化管理和平台运行效能。依托全省联动平台,积极开展网格内举报投诉接待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,努力提高行政调处工作效率和调处成功率。积极开展以案说法、送法上门、走访企业等系列活动,不断提高两网化服务效能。 \n 11、建立以两网化管理为基础的劳动保障监察预测预警网。以信息系统为支撑,探索建立信息敏感、跟踪及时、监测有力的劳动保障监察预测预警体系;以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为依托,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,落实责任分工,形成市、区(园区)、街(镇)、社区(村)四级劳动保障监察预测预警安全网。 \n (六)夯实工作基础,不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。 \n 12、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。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,充实监察执法力量,稳定执法队伍,为监察执法提供必备的取证设备、办公设施、交通工具。按照省、市两网化管理和平台建设要求,结合“两大体系建设”和省级劳动保障监察示范网格创建活动的开展,整合基层平台职能、加大经费投入、改善两网化管理工作条件,充实一、二级网格管理人员,切实解决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不足、执法装备落后、经费保障不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。 \n 13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。建立健全符合执法工作需要的人员培训、队伍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,通过开展多层次、多层级业务培训,安排专职监察员跟班轮训,提高基层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业务技能; 坚持片会制度,搭建监察业务交流平台,分片定期召开业务研讨和案件分析会,解决执法过程中的难点、疑点问题;建立典型案例分析研讨制度,统一执法口径,提高执法能力水平;建立案卷评审观摩制度,对各区(园区)选送案卷的从监察执法程序、证据采集、事实认定、适用法律、文书制作、案卷装订等方面进行评审;全面推行说理式文书,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说服力和公信力。 \n 14、切实加强监察队伍的作风建设。继续加强政治理论、道德修养、勤政廉政教育,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员忠于职守、严守纪律、秉公执法的意识,树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为民、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。强化责任意识,杜绝以权谋私、越权执法和行政不作为、乱作为行这。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制,对违反规定、失职渎职、造成严重后果的,要严肃处理,追究责任。 \n \n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\n 2014年5月14日 ,文章来源:http://rsj.nanjing.gov.cn/njsrlzyhshbzj/201405/t20140515_1053210.html